色温与热效应
色温是基于绝对黑体辐射出的颜色来界定的,记住是绝对黑体,说白了就是热能全部转化为光能发射出来,从而展示的光谱,那么色温由低到高,分别为红色、黄色、蓝色。也就是说物体发蓝光那么该物体温度会非常大,不是说蓝色光温度高,而是发光体温度高。 接下来说的是为什么红外光热效应高,首先发热更多的是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尤其指振动,而振动所需热量与给予热量匹配时才会吸收,而红外光更匹配,因为被吸收从而使别人感觉很热,而紫外光所带的能量非常高,与电子运动的能级接近,因此很容易被电子吸收,而电子能级的变化通常体现为化学键的断裂或者原子分子的激发,这就是为啥紫外线可以杀菌、引发皮肤病、使得高分子材料老化的原因,因为微观的化学结构直接被破坏了(类似光电效应)。 所以发蓝光的物体温度高,同时蓝光能量高,破坏强,但是红光更能让物体发热同时不破坏物体。
动态
假人移罪,行之正名。借尸还魂,引火其身。
《己律文》
红熒 余作此篇以律自,常伴以正身心,如若困境,则以勉之,而避困于心。 夫观万物生灵,其变化之无穷,难尽料也。福祸相依,生死共存,阴阳相生,皆似有灵而动之,非恒静也。是故人非久智而无一愚,事非久顺而无一逆。劣于他人,勿自艾而卑己,优于他人,勿自骄而妄为。余时尝省自,依人甚之否,独立而为之否,他索甚于吾求否,吾求甚,则滋惰而不为,然能不足而困于人,渐生卑也;他索甚,则以己强而狂之,目空而疏算,此则亡之不久矣,古人诫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故多忧而长存,少忧则短亡。余以为应立学终身,常思多疑问,问之则思之,多问则多思,然则何为思,其必曰:寻不变之根本,拨云而见日矣;多深虑而远思,勿短一而多长也。 昔有攘外必先安内,余以为可用于学也,安内方能习术,心乱则思困,无以全力而攻之,何来学也。是故心不一而念多杂,念杂则力不从心,犹如君臣异之而国难富,还如将士不合而攻必败也,因而安内重之外也。余以为安内应以诸葛学士所言,淡泊以宁静,亦以范丞所言,勿以物喜己悲。 ...
毛选(三)
记录看毛选的第三次学习思考。 通过阅读,你会发现毛主席的思想观念也是不断发展的,这很大原因是环境、情形的改变导致的,在这里你会体会到毛主席所具有的强大洞察能力以及他的勇敢改变、紧跟时态的自信,这要求自己本身就必须要有自我革命的勇气,一方面自己的思想观念要革命,另一方面是思维分析方式也可能需要革命,这就导致战略层面的可能需要变化,而大部分人很难做到,人总会安于现状,人更愿意在舒适圈生活,进而使自己的眼光很难发现变化,也难以做出正确的战略转变,我也如此,我也经常不愿意改变,纵使已经知道需要转变,但还是想保持现状,或者尽可能不去改变,究其原因,一个是自己缺乏信心,自我怀疑使得自己害怕变化,更愿意在自己熟悉领域,另一个原因是懒惰,一看到困难这么大,要做很多工作,就自我退缩了,因此,这就很伟大了,而我们一旦意识到了就应该有意识到需要有自我革命的自信与勇气,就算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去真正地实现,但是有了意识就会让我们产生改变,一点一点的改变,积少成多也会获取极大改变的,我们是普通人,就按普通人的要求去做,没有必要非得和强大的人比,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自己的成 ...
动态
在大的视角下,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但是视角变小就会发现事物在短期是不变的。
《热烈》
我要明白任何事物发展都是需要经济支撑的,不应该再忽视经济了,所以应该开始重视经济建设,现在社会的运转靠的是经济,未来我应该注重经济发展了。 我们很多时候的忧虑来源于内心不够渴望,因此内心才会不坚定,才会出现动摇,外在表现就是开始想这想那,心生很多杂念,从而选择退却放弃,就算没有退却也很难全力去做,电影中的一句话说“心中杂念没有了,那么什么都又会有了”,也是在对我说,我其实杂念会很多,我也早就意识到了,但是就是没有太重视,但是现在我处于自我革命时期,也就是说在自我完善,那么这就显得很突兀了,所以我就必须重视起来,但是如何做到呢?一方面我认为就是问你自己的内心是否渴望,这个在我看电影时候就略窥一二了,我如果不那么想看,就会看评论,看评分,会在乎很多东西,这就是杂念,而我如果特别想看某部电影就会不在乎这些东西,这就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的杂念是源于我们内心的不坚定与不渴望,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性格,往往内向的性格以及那种凡事计较、想的多的人就会出现这种现象,尤其在胆小的人中最为常见,我就是如此,所以我一直在改变这种性格,来东北确实让我改善了很多,但 ...
动态三则
第一则,我们要分析表象以看到本质,但是不是说看到本质就结束了,真正的工作才刚开始,接下来要去分析本质,以此来获取正确信息,做出正确判断。 第二则,就是我们思考与分析需要进行长远化,也就是需要对其进行拉长,这样分析才能不被其恐惧与迷惑,但是行动则不然,行动需要我们只争朝夕,一旦行动开始长远化,那么就容易出现退却与害怕,会因为时间太久而不去行动,长征几万里还没走就已经倒下了,这是不对的,行动需要着于眼前,工于当下,一点一点去攻克难题,一步一步去踏实脚印,这样你会发现世界上没有任何难题,有的是人的心墙,一堵不敢跨域的墙而已,而击穿它的利剑则是一把谓以将困难细小化与无限化的困难观与一把着于眼前、只争朝夕、一如既往、勇敢无畏的行动观。 第三则,这里就谈一谈我的主观东北情况分析,这里这是我的一些观点,是基于我的所见而说的,其可能会出现眼光狭窄的地方,毕竟没有全面的调查分析东北情况。我认为东北人都是有干劲、有闯进的,敢打敢拼,但是为什么东北就无法发展,现实情况就是人员流失,因为东北的环境与地形的劣势,导致东北很难发展。这是个问题,而 ...
无题
君归未有期,难问他乡事。凉暮卷竹台,行日半目离。
现阶段下我的思考观
在之前我的思考观是将每时每刻思考放入自己的潜意识中,构建随时思考、不断思考的习惯,现在已有成效,也就说这个目的已经基本达成,现在需要进入下一个阶段。 上面阶段就是量变阶段,因此下一阶段就需要将思考进行提质,也就是思考要精准化、优质化,而详细说,就是从只关注思考持续性,变为在确保持续性的同时,去提升思考品质,从粗放式的思考形式与内容变为精准化的多方位、多层次、多角色地思考。 这里一定要明白这里思考的提质,不是说要放弃持续性,一旦放弃持续性,那么就是陷入根本性错误中,因为提质本质还是属于量变产生质变的过程,也就是说要想成功提质,量变是根本保证,而这里的新阶段是说在原有思考时间尺度上,有原先的多段思考内容,多块的不同内容思考,变为了将思考拉长,也就是说每一段或者块的时间拉长,整体思考时间不变,只不过每一段的思考更长、更优质,确保思考持续性,缩减了段数,但是持续性不变,这个就是提质阶段。 最后要说现在是提质阶段,原先的保量阶段是在高中初步攻坚,然后大学转化,最终硕士阶段逐渐成型,这里的提质阶段估计也会不容 ...
毛泽东选集(二)
记录读毛选的第二点思考,这个就是表象与本质,毛主席说表象是门,是向导指引我们选择,但是我们不能只局限于此,还应该推开门,进去看门后的家里是什么样的,这个就是本质,因此他说不要具有主观主义,主观推测革命力量弱而反革命力量强或者推测革命力量强而反革命力量弱,一定要切合实地,他给出了观点就是革命力量因为1927年革命失败而弱,但是反观反革命力量表象是强的,深入分析其力量根基会发现,其是建立在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因此看似强,其实也是脆弱的,因此两者都脆弱,那么党就一定能存活,并且革命一定能走向高潮。 这里很是佩服主席的眼界,他不拘泥表象,而是深入挖掘了表象的根基,进而看到了革命的希望与必然成功性,这在那个时期真的是超前思维,所以这里记录告诫我表象与本质的关系,学会看到表象后面的本质,看到表象大门后面那个五彩的房间,寻找本质,做出合理判断。
动态
在水流没有很大时,流动可以吸纳所流区域的水源,扩大自我,但是一旦达到一定的量度,就不应该过于流动,因为这可能让自己的体量分散,进而削弱我们,此时需要汇集成海,然后让别人自己主动过来,吸纳别人,这样就不会出现出大于吸的情况,而且最重要的是,流动吸收的往往不稳定,这时需要我们去沉淀,否则会出现意见不一,分道扬镳的情况,总是流动作战可以,但是需要立足形势进行界定。 在毛主席对流寇主义中,对流动作战做了批判,但是我们不能全盘接受,应该辩证分析,不能一棒子打死流动作战,要清楚在那个时候是不能进行流动作战的,在后续文章你就会找到为什么要通过建立根据地进行作战,毛主席深谋远虑,清楚分析了当前革命的主要因素是人民,中国最严重问题时人民问题,也就是说人民是进行革命重要力量,而人民的特性是安定、稳定,这就不能流动,流动长时间会人心分散,尤其丧失革命信心,而且流动就无法很好地解决人民问题,那么如何让人民真心归服,一旦缺少人民这个重要力量,革命很难走的长远,所以建立根据地,真正解决人民问题,是使人民真正体会党的优越性,并认可党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那个时候走流动作战 ...